花銷二:光鉛筆就買了50支
昨日,記者走訪華潤萬家、家樂福等超市發現,碩大的“開學啦”幾個字,正式接班“雙節”唱起了獨角戲,各種各樣的文具,紛紛擺在了超市最顯眼的柜臺處,許多家長都在為孩子們挑選學習用品。
細心的習習媽媽,也給孩子準備了大量的開學裝備,并根據孩子的個頭,選了一個書包(268元),此外,筆袋(12元一個),尺子2把(共2元),鉛筆50支(共25元),削筆刀、各式的書套30個(共24元),會計用的標簽(貼在文具上寫上名字,就能與別的同學的文具區別開來)、2個文件袋、小紗巾3條(共10元),水壺(10元),一合計,也花了350多塊錢。
花銷三:為接送孩子添了輛車
說起這項花銷,梁女士可是頭疼了大半年。“從孩子去年上小學開始,我和他爸爸就一直商量這個事:我們家里就只有一輛車,平時都是他爸爸開,可是上班太早、下班太晚沒法送孩子,我坐公交車送孩子,孩子每天最少少休息半個小時,看著怪心疼的。”習習的學校離家不算遠,需要經過四個紅綠燈路口,平時上班時間路上堵車情況嚴重,為此,習習的爸爸爸媽媽一直想攢錢再添一輛新車方便接送孩子。“去年冬天看我天天接孩子那么辛苦,兩人坐公交車凍得夠嗆,習習爸爸一咬牙決定年初添輛車,不忍心看我們娘倆遭罪啊。”
“今年年初我倆發了年終獎,湊了點積蓄買了輛新車,花了10萬。”說起為孩子上學之前的準備,習習媽媽非常有感觸地說,“孩子上學了,才知道需要準備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都是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
家長熱議:難以承受的入學高成本
近幾日,記者先后采訪了多位學生家長,大家的普遍反映是,為了孩子上學,文具的花費在二三百元,而其他的各種配套服務,雖然各個家庭有所不同,但總支出也都在千元以上。一位家長笑著說:“到底花了多少錢,連我們自己也都數不過來了,反正一切都是以孩子為中心!”“現在的孩子上個學花銷實在太大了,哪像我們小時候那會兒,有個新本子就不錯了。”王先生是一名生于六十年代的學生家長,他的孩子去年剛剛考上大學,開學前為孩子購置各種用品的花銷近萬元,手機、電腦已經成為新入學的大學生必須準備的幾樣東西。王先生告訴記者,現在的孩子攀比心強,別人有的東西自己也要有,而且家長也不希望孩子在其他人面前丟臉,因此大多都會滿足孩子的要求。
這些花銷是否真的不可或缺?很多家長表示,并不認為這些是孩子上學所必需的,很多家庭并不是具備相當的實力來承擔的。“物價漲得快,電子產品更新換代快,孩子的要求也一天一變,我這工資也沒有他們這些價錢漲得快。”市民陳先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