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
藥店僅提供空間 不參與奶源監管
“奶粉進藥店”項目啟動時,包括主管部門、乳企管理者等多方面都曾多次提出,讓奶粉走進藥店,目的在于參照藥品的管理方式來管理奶粉,從而為消費者提供質量更為安全的奶粉。然而記者了解到,目前藥店銷售奶粉的模式仍然為消費者自助購買,物流公司對銷售情況進行后臺監控,安排工作人員隨時補貨。也就是說,藥店在奶粉的銷售中,僅僅扮演了為乳品專柜提供擺放空間的角色,并未參與其他任何環節。
按照商品流通的管理辦法,只要藥店經營許可證中包含乳制品(含嬰幼兒配方乳粉)一項內容,藥店就可以銷售奶粉。但對于消費者普遍最為關心的奶源的安全,則不受經營方式和銷售渠道的影響?!澳壳拔覀兡茏龅囊仓皇菫槟谭圬浌裉峁┡c藥品一樣的適宜溫度和濕度等條件,但從奶源的安全到供貨方倉儲的條件都不在我們負責的范圍之內。”一家試運營藥店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藥店銷售奶粉,中間涉及藥店、自動售貨機管理單位、物流單位、奶粉生產企業、項目主管部門等多個單位,按照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銷售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誰銷售、誰負責’的原則,一旦出了問題,具體由誰來承擔責任風險,目前仍然沒有具體確定。”乳業專家王丁棉在采訪中表示,如果僅僅是依靠改變銷售的場所來提高消費者對于嬰幼兒奶粉的信心,恐怕只能是一種“單相思”的做法。
同時,他也提出,作為吸附性很強的產品,奶粉在藥店銷售,如何保證不受其他藥品的污染?提供補貨服務的物流方如何保證奶粉儲存條件的安全?長期賣不出去的奶粉誰來負責替換?都是接下來需要進一步明確監管職責,保證質量安全的重點。同時,除非能夠做到由生產企業直接對接藥店,省去中間一系列流通環節,否則在價位上對消費者沒有任何吸引力。
回應
具體監管細則仍處磨合期
“奶粉進藥店”試運行五個月以來,具體儲藏和安全追溯系統如何進行管理?監管細則是否出臺?對此,商務部國際品牌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在回復記者疑問時提出,作為搭建公共服務平臺的機構,該中心對奶粉進藥店的推動工作已經圓滿完成。據她了解,目前一些地區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已出臺相關監管措施,今年北京地區的試運行藥店將會進行一些調整和升級,具體內容暫時不便透露。
去年底,國家食藥監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銷售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各地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要加大對嬰幼兒配方乳粉經營者許可條件保持情況的監管力度;要強化嬰幼兒配方乳粉監督抽檢、風險監測和快速檢測工作。同時要求,嬰幼兒配方乳粉經營者應當嚴格落實質量安全責任追究制度,按照“誰銷售、誰負責”的原則對消費者進行賠償。記者通過調查了解,目前在北京地區,對于在藥店售賣的奶粉質量安全監管責任仍處在磨合期,具體細則尚未正式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