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恢復的信任
醫院處置上的不專業不規范,很容易導致醫患關系緊張。
不管是《中國執業醫師法》,還是《護士管理辦法》,都有對保護患者隱私的規定。
這些規定沒有太多明確的細則,不過不同醫院會有對應的詳細規定:比如在為患者處置時要拉簾或關閉治療室的門;醫護人員進行暴露性治療、護理、處置等操作時,應加以遮擋或避免無關人員探視等。
劉永勝已轉到普通病房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婦產科主任李家福醫師稱,婦產科門診一般不允許男家屬進入。在病房,只有探視時間家屬可以進入,醫生查房時會要求家屬離開。
李家福稱,電視里出現醫生查房,家屬詢問的場面,這是誤區。如果醫院管理嚴格,醫生要集中精力檢查,都會要求家屬離開。為此,很多醫院會為家屬專門開設候診區。
現實中,男婦產科醫生更容易引起患者的不信任。采訪中仍有一部分女患者表示,對遇到男婦產科醫生會有點別扭。
李家福認為,這起傷醫事件中體現出家屬還有著愚昧落后的觀念,但這已不是普遍現象。
針對容易引起矛盾環節,醫院方面通常會有一些預防性規定。
比如,很多醫院的婦產科都有類似規定,男醫生為女病人做檢查時,必須有女醫生或者女護士在場,如果患者提出來想要女醫生做檢查,院方會考慮患者的意見。
沭陽縣南關醫院副院長吳俊剛說,盡管目前衛生部門也介入調查,但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一邊是醫患關系之間逐漸失去的信任感,一邊是醫生內心迷失的安全感。
劉永勝被打后,護士被打的事情在醫院傳開。有醫生評價:“早知道家屬有暴力傾向,我們就會提高警惕了。”
吳俊剛說,醫院人員繁雜,流動率高,此類案件防不勝防。救死扶傷的醫生成了弱勢群體,醫生失去安全感,也沒有強制手段保護自己。
“總不能帶著頭盔,拿著警棍給人看病吧?”吳俊剛說,現在只能是注意發現異常情況,及時溝通和反饋。同時加強宣傳力度,改變陳舊保守的思想觀念。
4月22日,南京市第一醫院相關負責人稱,劉永勝經過搶救,總體上平穩,目前已脫離生命危險,從重癥室轉到普通病房。
醫院的檢查結果顯示,劉永勝被毆打成腦震蕩,右側鼻骨粉碎性骨折,右側顱底乳突后方骨折,頭面部軟組織挫傷,以及外傷后癇性發作。
4月23日,劉永勝聞到了同事送來的鮮花香,腦子清醒了一些。
51歲的父親劉從國一直陪伴著劉永勝。這位老實巴交的農民目前最希望的是兒子不要有后遺癥,能順利參加今年9月的執業醫師資格證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