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因藥業總裁楊杰:用創新驅動發展,堅持為兒童健康“量身定制”

  最近,在歐美國家發現的逾百例不明原因兒童急性肝炎病例引起全球廣泛關注。但和兒童健康全球高度關注相悖的是,兒童用藥短缺也是個全球性問題,至今全球排名前20的大藥企中,并無一家專注做兒童藥的企業。而在國內,專注做兒童藥的企業也不足10家。

  相比成人藥,因為研發難、成本高,且企業投入回報率低,造成了當下兒童用藥難的困局。對此,如何在矛盾中實現正和博弈——既受益最大化,又將蛋糕做大,正成為達因藥業的探索方向。而近日,達因藥業總裁楊杰在接受《E藥經理人》雜志采訪中透露了她的方法論。

  15年的技術錘煉立足兒藥行業

  2021年,在外界眼中,達因藥業的風光在于收入和凈利潤均實現了30%以上增長。

  但在楊杰看來,這一年達因藥業最值得關注的成績,依然是在兒童藥物研發創新方面:兒童用藥矯掩味關鍵技術平臺和口感評價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在兒童肺部給藥、口溶膜劑等高端制劑研發方面取得關鍵技術突破,獲得1類和2.2類兒童專用藥物臨床批件各1項。

  無論是哪種數據,都直觀地體現了達因藥業的研發實力。

  2007年,楊杰全面掌管達因藥業,因洞察到兒童藥市場的巨大缺口,果斷砍掉成人心血管、糖尿病等生產線,帶領公司全面轉型兒童藥領域。

  彼時,達因藥業在兒科僅有伊可新維生素AD滴劑等三個產品,此外,還有工藝布局不合理、設備老舊等問題,這和楊杰想打造的具備完整兒童藥產品體系的頭部兒童藥企相差甚遠。

  轉型后,是長達15年的技術錘煉。

  遷新址,購新設備只是初步投資。真正讓達因藥業立足兒童藥領域的是對兒童用藥技術平臺的搭建。2013年,達因藥業建成國內首家兒童藥新劑型研發中心,同時,其與山東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沈陽藥科大學等院校建立了兒科創新藥物產學研聯盟,走上了“產、學、研”結合的快車道。2016年達因藥業又在北京興建了兒童專用藥物高端制劑研究院。

  一個極具象征性的信號,被解讀為達因藥業發展為兒童藥行業的領軍企業:在2020年10月,達因藥業成為“中國兒童藥物研發與產業化聯盟”首批成員單位。

  研發實力是達因藥業保持產品力的基礎,但避免陷入業內的“零和博弈”,通過平臺建設,提升兒童藥行業研發能力和轉化效率,緩解兒童用藥難題,維護兒童健康權益,才是楊杰帶領達因藥業聚焦兒童藥領域的初衷。

  堅持“量身定制”,多維推動兒童健康產業發展

  “量身定制兒童藥物”是達因藥業轉型之初就制定的研發理念。但醫學不僅僅是科學和技術,也關乎觀念的重塑、制度的轉變。

  因此,除了研發創新,“量身定制”理念也延展到了達因藥業經營的多個層面。

  其實,早在2011年智能手機大爆發之際,楊杰就敏銳察覺到信息傳播方式的變化,開始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消費者的品類教育,“因為我們的目標消費者是那些年輕的父母,他們更喜歡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流、互動?!睏罱艿牟僮?,不啻為一種傳播方式的量身定制。

  目前,隨著兒童疾病譜的變遷,楊杰認為兒童藥結構調整與高端制劑將成為兒藥行業新的機會和熱點,并將達因藥業接下來發展的關鍵定義為“破圈、融合與創新”。而每一條發展路徑中,不難發現“量身定制”的理念都貫穿其中。

  在宣教方面,利用數字化營銷,將兒童營養、健康以及維生素AD品類信息進行精準的、有序的、持續的傳播,并打破既往覆蓋圈,形成醫務群體與大眾科普宣傳相結合的有效觸達。

  在突破產業圈層方面,達因藥業在深耕兒童專用藥物研發創新、滿足不同階段兒童臨床用藥需求的同時,對伊可新品牌進行延伸,破除了產業領域圈,向兒童保健食品、膳食營養補充劑、健康用品等領域擴容,在兒童大健康領域穩中求進。

  此外,在產銷融合方面,根據醫藥連鎖、電商等終端特點,定制高效營銷策略,優化合作模式,通過多觸點、多場景觸達受眾,形成宣教和產銷的有效閉環。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兒童藥物研發與轉化、人才培養、技術支撐體系建設等行業層面發力,在系統方面,楊杰也積極建言獻策,呼吁國家以配套政策支持兒童藥產業生態體系的構建。

  所有的這些,無不在詮釋達因藥業對“量身定制”的堅持,也是其在矛盾中,推動兒童藥市場可持續健康發展的生動注腳。


分享到:

av福利导福航大全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