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命產臺:九大分娩元兇!準媽須知!

編輯:max

  3.胎兒宮內窘迫

  胎兒窘迫主要發生在臨產過程,也可發生在妊娠后期。發生在臨產過程者,可以是發生在妊娠后期的延續和加重。胎兒窘迫多見于產前期,主要有胎盤功能不全的表現。病理生理高危妊娠,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慢性高血壓、腎炎、糖尿病、心臟病、哮喘、重度貧血、過期妊娠等,或由于血管病變使子宮血液減少,或由于胎盤的退行變,或由于血氧濃度過低,使胎兒得不到足夠的供氧,引起胎兒生長遲緩、紅細胞增多癥、胎動減少,甚至嚴重的胎兒窘迫,引起胎兒死亡。

  預知治療

  能定期作產前檢查者,估計胎兒情況尚可,應使孕婦多取側臥位休息,爭取胎盤供血改善,延長孕周數。情況難以改善,接近足月妊娠,估計在娩出后胎兒生存機會極大者,可考慮行剖宮產。距離足月妊娠越遠,胎兒娩出后生存可能性越小,應將情況向家屬說明,盡量保守治療以期延長孕周數。宮頸尚未完全擴張,胎兒窘迫情況不嚴重,可予吸氧,通過提高母體血氧含量,以改善胎兒血氧供應。同時囑產婦左側臥位,觀察10分鐘,若胎心率變為正常,可繼續觀察。若因使用催產素宮縮過強造成胎心率異常減緩者,應立即停止滴注,繼續觀察是否能轉為正常。病情緊迫或經上述處理無效者,應立即行剖宮產結束分娩。

  4.孕產期子癇

  子癇是不能用其它原因解釋的抽搐。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狀況之一,也可以是子癇前期緊急嚴重并發癥。子癇可以發生在產前、產時、產后等不同時間,不典型的子癇還可發生于妊娠20周以前。子癇仍然是世界范圍內的構成孕產婦生命威脅的常見疾病,在發達國家,子癇發病率在分娩中大約每兩千例有一例;子癇患者的死亡率約1%。

  預知治療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如無產科剖宮產指征,原則上考慮陰道試產。但如果不能短時間內陰道分娩、病情有可能加重。

  重度子癇前期產后應繼續使用硫酸鎂24~48小時預防產后子癇。子癇前期患者產后3~6天,高血壓、蛋白尿等癥狀仍可能反復出現甚至加重,如血壓≥160/110mmHg應繼續給予降壓治療。子癇前期患者產前臥床休息時間超過4天或剖宮產術后24小時,可酌情使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或者中草藥如丹參等抗凝藥物以預防血栓形成。

  5.產后24小時內大出血

  產后出血包括胎兒娩出后至胎盤娩出前,胎盤娩出至產后2小時以及產后2小時至24小時3個時期,多發生在前兩期。產后出血為產婦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國居首位。產婦一旦發生產后出血,預后嚴重,休克較重持續時間較長者,即使獲救,仍有可能發生嚴重的繼發性垂體前葉功能減退后遺癥,故應特別重視做好防治工作。

  預知治療

  采取積極有效的急救措施,醫護人員必須密切配合,統一指揮,在確定病因的同時爭分奪秒進行搶救。協助產婦采取平臥位下肢略抬高,給氧氣吸入、注意保暖、密切監測血壓、脈搏、呼吸、神志變化。觀察皮膚、粘膜、嘴唇、指甲的顏色,四肢的溫度及尿量,及早發現休克的早期征兆。密切注意子宮情況。

分享到:

av福利导福航大全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