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兒童感冒安全用藥知識,媽媽輕松做女神

編輯:zhiban | 出處: 媽媽網

  家長給小兒用藥的六大誤區

  誤區1:感冒是小病,不用放心上。

  兒童感冒后,若不及時采取合理的治療措施,孩子將出現各種不適癥狀,從而影響生活、學習。且不及時對癥治療,還會引起并發癥,如鼻竇炎、支氣管炎、肺炎、中耳炎、心肌炎、腎小球腎炎、結膜炎等。所以當兒童感冒時應該盡早、及時對癥治療。

  誤區2:為了孩子趕快好,隨便使用多種藥物。

  感冒有特定的自然病程,并非藥吃得多就好得快。

  藥物之間會有相同的成分,同時服用會導致劑量增加。

  小兒腎臟功能發育不完善,代謝慢,體內蓄積,毒副作用增加。

  因此,本著安全用藥的原則,媽媽們一定要給孩子選用配方安全、有效的小兒專用感冒藥。

  合理用藥,不能多,也不能少。

  誤區3:口服藥的療效沒有打針好。

  打針或靜脈輸液的療效與口服藥相比無顯著差異;但靜脈輸液的安全性差:如發熱反應、靜脈炎、**反應、小血管栓塞、肉芽腫、輸液過快,均會導致小兒心臟負擔加重等。

  所以,本著安全用藥的原則,能口服用藥,就不打針,不靜脈輸液。

  誤區4:給孩子服用成人藥,把成人藥劑量減半或掰開。

  成人藥的劑型、配方是不適合孩子的,因為孩子用藥需要根據孩子的體重來評估,隨便減半或掰開,容易導致劑量過多或不足。

  且兒童處于快速發育階段,一些藥物在兒童時期使用會導致不可逆的后果,如:四環素牙、鏈霉素引起的耳聾、沙星類影響骨骼關節生長發育等。

  所以,本著安全用藥的原則,選用有明確針對兒童用藥劑量的兒童感冒藥。

  誤區5:為了讓孩子吃藥,偷偷把藥摻在奶、飲料、湯粥里。

  容易降低藥效,同時影響藥和奶的吸收。同時,寶寶還可能會產生抗拒心理:如用奶瓶給寶寶喂藥,聰明的寶寶嘗到味道不對,以后會不愿意吃奶瓶。

  孩子吃藥必須與奶間隔開時間吃,間隔1-2小時,建議和水一起喂,給孩子選用口感好的兒童感冒藥。

  因此,建議喂藥的時候可以選擇一些方法,比如,如果寶寶年齡很小,就可以直接喂寶寶吃下去,因為年齡小的孩子對苦、澀這種不良的口味還不太敏感;對于年齡較大的孩子,媽媽可以堅定點告訴他,這些藥是給他治病的,并給他一點時間做心里準備,比如從1數到10,通常孩子會在數到一定數字之后喝下去。

  誤區6:對待抗生素容易兩極化——寶寶感冒,使用抗生素才好得快;或拒絕使用抗生素。

  90%以上的普通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的,而使用抗生素并不會縮短病程,濫用抗生素反而造成病情延誤、惡化、體內菌群失調等,增加細菌的耐藥性。

  只有在感冒合并細菌感染時,才需要使用抗生素,且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完成醫生開具的化驗單,在有檢查結果的依據下使用抗生素。

分享到:

av福利导福航大全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