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農民工:用最好手機 每月近千元網購
編輯:南嶺雪 | 出處: 網易
手機一定要用最好的
人物代表:小吳(男,1991年出生,來自邢臺,餐廳服務員)
“我這個iphon4S能不能幫我賣了,我想換個iphon5。”記者見到小吳時,他正在給賣手機的老鄉打電話。其實,他的iphon4S買了還不到一年。“其他可以湊合點,但手機一定要用最好的。”小吳說,上學時,他就瘋狂地喜歡這些電子產品,現在自己掙錢了,只要有能力,他就希望能擁有自己喜歡的電子產品。iphon4S是他省吃儉用攢了兩個多月才買下來的,但他覺得很值。“我的大部分收入好像主要用于更換手機和每月的話費上面了。”小吳說,不只是他,周圍的同事或同鄉,大家手里拿的基本上都是智能手機,“上網、聊天、游戲、網購都方便,可以打發很多無聊的時間。”他笑笑說。
努力攢錢買房子
人物代表:小剛(男,1983年出生,來自滄州,菜市場攤販)
“剛看上一套二手房,價格、戶型、樓層都挺合適的,但是房主一時半會兒不能把戶口遷走,你說這樣有風險嗎?”記者是小剛蔬菜攤的常客,近日,每次見到小剛,他都會向記者咨詢有關買賣二手房的問題,也不時見房產中介的工作人員在攤前見縫插針地給他介紹二手房的信息。
事實上,這兩年來,小剛一直在為房子而糾結。10年來,小剛和妻子在菜市場經營蔬菜生意,看著菜市場上和他年齡相仿的80后小夫妻們都在省會買了房,他也想在這里有一席之地,“說實話回老家也沒什么出路,地里活干不了,也沒有一技之長,而且已經不能適應老家的環境了。”于是,幾年來,夫妻兩個省吃儉用,就為了早日買上屬于自己的房子。“我們幾乎不在外面吃飯,一件衣服也不超150元。”小剛說。他現在相中的這套房子是1998年的,四樓,80平方米,73萬。“這個價位還能接受。”小剛不好意思地笑笑,隨后他又解釋道,這些錢不光是自己的,還有向親戚朋友借的。“只要買了房,就沒什么負擔了,以后的重點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了。”小剛說。
我的消費和城里人沒什么兩樣
人物代表:小超(男,1988年出生,來自福建,發型師)
小超穿著時尚,體面,單從外表看,你很難把他和農民工聯系在一起。“不好意思,昨天晚上唱歌唱到夜里3點多,今天整個人都沒什么精神。”他不好意思地笑道。隨后,他又解釋道,他并不經常出去唱歌,昨天因有朋友過生日,大家才一起吃飯唱歌。“倒不是因為怕花錢,而是白天工作太累。”小剛說,平時店里不忙時,大家隔三差五地就會出去吃頓飯,唱次歌。“都是AA制,每個人花不了多少錢,但是大家在一起很快樂。”說起新生代農民工這個稱呼,小超有些反感,“我的消費和城里人沒什么兩樣,我也會去吃肯德基、必勝客,也會帶女朋友看電影、旅游,唯一不同的是我沒有城市戶口。”小超告訴記者,上個月他剛帶著女朋友和未來丈母娘去北京玩了三天,“門票、賓館都是網購的,總共花費了1000多元,丈母娘很滿意。”小超自豪地說。這個夏天,他還打算帶女朋友去趟張北音樂節,“去年有兩個同事去了,說還不錯,今年我們也想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