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媽媽調查:非婚生子無準生證難獲戶口
編輯:chenglian | 出處: 網易
于軍 “從一開始就知道不會長久”,那時她41歲,男人二十五六歲。
在我國,受制于傳統觀念和計生政策,未婚媽媽這個群體一直在主流視線之外,是時候好好審視這個群體了。女性生育權既不應該成為婚姻的附庸,也不應該被濫用引發生而不養等社會問題。 楊菊華(中國人民大學人口學系、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
年底,她懷孕了。男人極力勸說她打掉孩子,雙方談不攏。
不順心的婚姻,多年一個人生活,于軍想要個孩子,就像她本能地想從生活中抓住些什么。她不想看到自己的未來像小區里那個獨居的老太太,死在家里半個月才被發現。
“抓住些什么”就注定要面對更多:周圍異樣的目光,很多現實問題。
艱難生活
未婚媽媽所面臨共同的現實問題是:非婚生子沒有準生證,問了幾家公立醫院都沒法建檔。魏蘭最后聯系到一家私立婦產醫院。
因為非婚生育,所有的費用都無法報銷,魏蘭重復著喬敏早年的經歷,對錢從來沒什么概念的她,開始算計每一筆開銷,“要為倆孩子的將來打算。”
作為過來人,喬敏在飛飛出生后,先是丟掉工作,幾個月沒收入,前幾年的積蓄也消耗干凈。
一個人帶孩子沒法掙錢,喬敏把兒子寄養到通州一戶農家,每月1500元。她找了份包吃包住的工作,月薪也是1500元。
每月發工資的那天,就是喬敏唯一和兒子見面的日子,她一邊摸著兒子的小臉蛋,一邊把1500元交到農戶阿姨手上。
一年后,喬敏把飛飛抱回自己身邊,她覺得只有這樣生命才完整。出去買菜,喬敏就用圍巾把飛飛勒在身上。
算作超生人口,非婚生的孩子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落戶。
飛飛的爸爸是北京戶口。飛飛出生后,喬敏曾想著給飛飛弄個北京戶口。
幾年過去,戶口一直沒辦下來。喬敏咨詢北京計生部門,非婚生子,孩子若想取得北京戶口根本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