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荒探源:六種因素致奶源嚴重不足

編輯:南嶺雪

  生奶生產體制弊端顯現

  規?;B殖場在此次“奶荒”中受益最大。記者采訪發現,泰安、東營等地大型養殖場生奶產量較為穩定,最高的達到10噸/頭·一個產奶周期。這個數字在全省平均是5.8噸,全國是5.4噸。

  這些大型養殖場生產技術先進、管理水平高是業內共識。

  “暴露出來的最大問題就是小區奶?!睆堉久裾f。我省60%—70%生奶來源于小區奶,小區奶對應的是散戶養殖。三聚氰胺事件后,為了加強奶源管理,政策規定奶站須由合作社管理運營,小區奶由此幾乎“一夜之間”變為合作社運行體制。

  “合作社運行多數有名無實,擠奶廳由合作社負責人掌控,負責人自己養牛的不多,自然不會下力氣推廣先進技術,且合作社內沒有利益共享機制,管理費太高,奶農利益受損。”張志民介紹。

  記者采訪所見也證實了這個情況。目前奶價大漲,但是真正落到奶農身上的實惠并不多,大多留在了中間收購環節。奶站收購奶農鮮奶的價格一般在3.4元/公斤,而交售給乳品企業的價格在3.8元/公斤。

  乳品企業成本因此也被推高,業內人士稱近期乳企成本上升了17%—18%。中間收購環節也助長了搶奶風潮,9月份以來,一些外地乳企開始到山東各地搶購原奶,最為“兇猛”的是一些乳業巨頭。

  生產結構產品結構都需調整

  “還會漲,12月份將是奶牛產奶高峰期,價格上漲會緩和一些?!睘H坊一家家庭牧場負責人劉炳勇說。張志民則預計,奶牛存欄量和產量恢復需要兩年以上的時間,奶價會在高位運行,但上升空間不大,否則消費者、企業都無法承受。

  “在生產結構上,合作社運行亟需規范,真正實現利益共享,同時小區奶要向家庭牧場轉變,有序退區進場?!睆堉久裾J為。

  在產品結構上,為了應對進口奶粉的沖擊,巴氏鮮奶戰略在我國迎來機遇期。據了解,在一些發達國家,巴氏鮮牛奶比例占到奶產品的95%以上。巴氏鮮奶講究新鮮、營養,是現代奶業的重要標志。近年來,我省鮮奶吧數量達到2000多家,這個變化引起國家相關部委關注。大型乳企,比如光明的產品結構也在向巴氏鮮奶傾斜。

  張志民還建議,我省應建立和完善生鮮乳質量安全監督檢測體系,還可以仿效豬產業中的“豬糧比”概念,實行奶糧比收購價格協調機制,保護奶農利益。

分享到:

av福利导福航大全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