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下壓
在劉樓鄉一個村支書徐福(化名)看來,結扎是上“絕戶環”,村民并不配合。今年秋季以來,他開始為這一茬的指標任務“犯難”。按照鄉一級下發的任務,他所在的行政村被要求完成7個上環和1個流產的任務。
寧陵縣計生系統內部人士提供的一份“指導數字”表格顯示,劉樓鄉被安排了130個上環任務,19例引流任務。徐福所在的村只是其中一角。
這份表格包括了14個鄉鎮被分配的計生任務。內容包括結扎、引流和放環。這都屬于計生工作的“四項手術”。每一項下面分配了具體的指標數字。僅結扎一項,全縣秋季的“指導數”即達到1842例。
需要說明的是,根據寧陵縣計生服務站介紹,上環在當地被稱為“結扎”,但并不是早年需開刀的結扎手術,為了體現人性化,這一開刀手術基本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在子宮內植入一種“吉妮環”,使用時間可達到15年。
表格顯示了各個鄉鎮“結扎”指標完成情況的階段性進展,最積極的陽驛鄉完成了84個任務,還差65個任務沒有完成,而最不積極的鄉鎮,程樓、喬樓、城郊一例任務也沒有完成。
各項計生任務的下達,讓當地基層負責計生的干部感受到了壓力。各個村子完成指標的過程也并不順利。
多個村子的村支書透露,他們的工作方法是下到自然村去尋找符合節育條件的超生家庭,并細致做工作。
但他們面臨一個同樣的困境:現在的計生工作提倡“知情選擇”,面對拒絕做手術的情況,他們沒有辦法進行強制,只能依靠說服,或者動用人情關系,這種工作方式的效果并不理想。
張弓鎮和莊村村支書張學林稱,對于老百姓來說,如果可以吃避孕藥,“(就)不愿意上那去,把腸子(輸卵管)截斷,上環。”
完成流產的任務更加艱難,徐福對此表達了不滿。這名有多年基層工作經驗的村支書稱,他沒有能力找到符合條件的人。
寧陵縣一名知情的計生官員稱,有的符合條件的婦女外出打工,使得計生工作更加難以展開。
但對于各個村來說,這是必須完成的任務。完不成則意味著罰款。
面對下發的指標任務,各個村之間開始互相溝通。陽驛鄉黃莊村的馬書記稱,有其他的村支書找到他,提出請求:“如果我的要是多了,就給他一個。”一些村之間互相幫忙,“有的幫你上一個任務,他請請客,坐一塊玩一玩。”
馬書記很幸運,他完成了今年下發的指標任務,但他表示,如果明年再有一茬,他也沒辦法了。
根據這些村官往年的經驗,類似的指標任務一年不止一茬。最近兩年,以春季、秋季生殖健康優質服務活動的名義進行下發,早年下發的次數更加頻繁。